火車拉來的城市也有深厚歷史,鄭州新地
作為一個河南鄭州人,素來很敬慕洛陽和開封,因為這兩個城市都是古都,閃耀著中國歷史文化的璀璨光芒。
昔日聽聞鄭州是個“火車拉來的城市”,心中總有些些遺憾。鄭州這么“中”原的“寶”地,炎黃二帝曾經繁衍生息的熱土,難道再沒有古文明的遺跡了嗎?
很有特點的院標年7月26日,一座商都遺址博物院的傲然亮相,讓我的遺憾消失得無影無蹤。
原來,鄭州地下竟然埋藏著一個年前的王城。這個發現,讓鄭州不再只是一座“火車拉來的新興城市”,而是一座綿延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城市,是比洛陽、開封更為久遠的文明古都。
見證商湯王都興衰的殘垣斷壁商都遺址博物院的早商文化專題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平日在城東路看到的高土殘垣,竟是早商時期的城墻。這座見證了商湯王都興衰的城垣,歷經三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巍然屹立,仿佛在傾聽華夏大地的天籟之語。
如今,被保護得很好的城垣,成了商都遺址公園的一處景觀,新開放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也位于這個公園里。
鄭州商都遺址公園早商城垣商都遺址博物院分地上三層,地下兩層,可容納人同時參觀。它的建筑外觀為抽象幾何造型,表示古文明的天然與智慧;內部建筑設多個展廳,以“亳都”——“王都典范”展示了鄭州70多年來的考古成果。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展廳展廳面積平方米,重點展示考古發掘的豐碩成果,并運用多種先進技術以及沙盤模型等形式,以七大板塊:文明搖籃、玄鳥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集、生生不息、守望保護,展示了鄭州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筑城墻沙盤模型此次展出的文物有余件,主要是青銅器、玉器、骨器和陶器、以及重要的考古研究及成果保護,讓觀眾從中了解到商朝的建都背景、城市格局、百業生態、智慧創造及生生不息的內涵,感受商都鄭州傳承有序的文明淵源。
商代是青銅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展出的文物中最著名的青銅器,當屬在遺址中發現的“杜嶺方鼎”,它是早商“青銅歲月”的標志性文物,彰顯了商都文明“金玉共振”的璀璨文化。
鎮國神器杜嶺方鼎陶器的種類很豐富,有煮食器、盛食器、炊器等,每個品種都有多樣款式,早商民眾的智慧和創造令人嘆服,從中還能看到對當今器具、炊具的影響。
商代煮食器具陶鬲說起商都遺址的發現還是件挺偶然的事情。上世紀五十年代秋,小學教師韓維周在散步時發現一些繩紋陶片和磨光的石器,他立即上報政府部門。隨后,國家委派考古專家安金槐教授率隊進行考察發掘。由此,這座沉寂余年的商都王朝,徐徐掀開了神秘的面紗。
玄鳥生商雕塑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鄭州商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后,北大教授鄒恒的學術研究,更是奠定了鄭州成為中國古都的地位。作為商湯滅夏后所建的、商朝第一個國都“亳”,第一次被世人所認識。
壁畫“盛世之源”年,鄭州繼西安、洛陽、安陽、開封、杭州、南京、北京之后,入選古都名錄,使中國由原來的七大古都變成了今日的八大古都。
王城主人——商王成湯歷史如一條流光溢彩的河流,奔流不息。鄭州作為千年商都,更是文脈不息,人脈不息,生生不息。
展廳雕塑商都遺址博物院的開放,讓人們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商都鄭州的悠久歷史,為鄭州增添一張優質的歷史文化名片,增加一座新地標,同時,它也成了市民觀光游覽的好地方。
展廳雕塑參觀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須知:
一、提前預約:
因疫情防控要求,入館參觀需提前預約,并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必須全程佩戴口罩。
二、開放時間:
9點至17點。15:50停止預約,16點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三、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大街與城東路交匯處西南側。
四、交通:
地鐵:2號、3號線,東大街站下車,F口出站,向東約米。
公交:35路、60路、89路、93路、路到鄭州文廟公交站下車,步行約米。
自駕:請在周邊停車場停車,博物館無停車服務。
這里是著名作家魏巍的故里,只剩一座牌坊,依然讓我肅然起敬!
探秘泉州潯埔村,這里有蚵殼厝,還有福建三大漁女——潯埔女
河南非遺胡辣湯,一天不喝就丟魂?到底有多好喝!
鄭州文廟地鐵站旁的這座極具特色的紀念碑,就是為新鄭的他而立!
世界最先進最大的盾構機都是在鄭州經開區制造的!
轉載請注明:http://www.ywd3mv2.cn/kfjji/6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