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演古城諜報風云78年前十八集團
開欄的話
河南黨的隱蔽戰線斗爭歷史始于年。28年(年至年)艱苦卓絕的斗爭,造就了一大批河南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
適逢建黨周年,頂端新聞·大河報聯合河南省國家安全廳開設“解碼中原紅色特工”專欄,選取革命戰爭年代我省隱蔽戰線中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英雄人物等,進行揭秘報道。
可以說,這段歷史是革命前輩們留下的一筆不可磨滅、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些在刀尖上行走的無名英雄,堪稱那個時代的“出彩河南人”,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即日起,本報推出“解碼中原紅色特工”系列報道。其中有“51號情報站風云”“特科大咖”“‘隱身’交通員”“硬漢站長”“傳奇女諜”“中將諜影”等。以此講述革命戰爭年代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致敬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做出獨特而重要貢獻的無名英雄。
51號情報站,從年8月正式建立,到年5月改為中國共產黨開封市工作委員會,存續近三年時間。
三年中,情報站堅持秘密工作和公開工作相結合、合法斗爭和非法斗爭相結合、上層爭取和下層發動相結合,發展了一批覆蓋日偽黨政軍警特部門的情報關系,搜集了許多重要軍政情報,壯大了黨的組織和力量,為保衛根據地安全和開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邵可強
夏日的陽光,肆意地揮灑溫度。在開封市老城的馬府坑街,三三兩兩的老人吃過午飯,多選擇坐在陰涼處休息。周邊一排排低矮的舊房子,見證了歲月的流逝。其中的25號院,顯得有些“特別”!澳莻院解放前是共產黨的情報站”“院子可深,經常關著門”……提起這個院,閑坐的老人們打開了話匣子。
的確,這個不起眼的小院,曾是十八集團軍總部開封情報站,代號51號。
情報站位置幽深有后門
如今,位于開封市龍亭區的馬府坑街,“容顏”已老:低矮的房屋、老舊的設施、雜亂的物品,與周邊現代的高樓大廈對比鮮明。
向北通過一條五六十米長的狹長胡同,盡頭是一處老舊的院落,院落大門向南開,跨入大門,是一座東西長的庭院,東側一戶人家是翻修過的紅磚平房,有人居;北側中間是3間瓦房,房屋衰敗門落鎖,蛛網粘連,已很久無人居;西屋也是3間瓦房,雖然年久但房屋整體結構完好,一對老夫妻已在此住了將近60年。
“設施環境都太破了,現在這個院就剩下我們東西兩戶有人住!痹谠鹤永,收拾家務的扈老太很熱情地介紹,她和老伴就住在西屋。
據扈老太回憶,他們家從上世紀60年代搬到此處居住,房子是公房,他們租賃付費,每個月50元!拔覀冊瓉聿恢肋@里是啥背景,后來常有人來看房,說解放前這里是共產黨的情報站!睂τ谇閳笳镜那闆r,扈老太和老伴了解并不多。
隨后,記者環顧四周,并繞到房屋后的北陶胡同察看,發現其位置的“不一般”。
該院位于胡同的最里邊,距離“主干道”馬府坑街五六十米,從街口走到院子,需要經過2處院門(目前已拆除),可以說“曲徑通幽”。西屋北側緊臨另外一條路——北陶胡同,也可以說這里是“后門”。
這些“不一般”的位置,援引該情報站站長郭有義的自述,選擇這里有兩層考慮:一是院深不引人注意,二是房后臨街有敵情方便越墻逃跑。
“偽河南省財政廳廳長”本家爺爺做靠山
今年68歲的郭安東,是河南警察學院的退休教師,對于51號情報站的情況,他有發言權。因為,他的父親郭有義是創建者,并擔任站長。
郭有義,河南林州人,年出生,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學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開封建立情報站前,在延安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解放后,曾任北京市第十二區區長、西北局統戰部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年在蘭州煉油化工總廠離休。
“父親生前很少講關于情報站的事情,因為這是隱蔽戰線的工作!惫矕|說,解放前他們家是地主,條件不錯,但是父親并沒有安分守己,毅然讀書求學,去北京上大學,接受新思想,投身革命。
為何選擇郭有義去開封建立情報站?郭安東說,這和他們的家庭關系有關。大學畢業后,郭有義在延安工作。當時黨中央號召有志青年奔赴敵占城市工作,特別是在敵占城市有關系的人要踴躍報名。巧合的是,郭有義一個本家爺爺郭瑊蘊是“偽河南省財政廳廳長”。
年2月,十八集團軍總部參謀長兼情報處處長滕代遠,指示郭有義進入開封開展情報工作。
郭有義憑借和“廳長爺爺”的關系,謀得“偽開封市契稅局事務股主任”職務。
正是靠著這層關系,郭有義在敵占區有了“正當”職業,隨后他以此職業為掩護站穩腳跟,長期潛伏,籌建情報站。
年8月,經十八集團軍總部情報處批準,十八集團軍總部開封情報站正式成立,代號51號,郭有義任站長。馬府坑街25號院就是情報站所在地。
這個“51號”,是十八集團軍總部情報處給他們的編號,便于秘密聯絡和通訊。
發展情報員,壯大革命力量
51號情報站成立后,下設聯絡站(設在妓女檢治所),郭有義介紹章銘、曾潔光到妓女檢治所工作,聯絡站由曾潔光負責,接待來往人員并傳遞信件。將安陽地下黨員、鐵路工人劉洪濤調來做情報站交通工作。
記者注意到,郭有義直接發展“汪偽南京大陸通訊社開封分社記者”張以成為共產黨員。年,派張以成先后與民權縣偽軍警備隊隊長朱廣仁、蘭封縣偽軍警備聯隊聯隊長張紹儒建立聯系?箲饎倮,張、朱二人所領部隊被整編為河南保安第三旅,后改為河南保安第五團,二人擔任正負團長,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這個保安團,實際上已成為共產黨掌握的一支武裝力量。在豫東戰場上,為配合解放軍殲滅有生力量做出了很大貢獻。
情報站緊盯偽河南綏靖公署主任孫良誠身邊核心崗位發展情報力量,孫良誠副官張士瑞、栗福德,電臺臺長董國英,孫部營長裴晉三均被發展為共產黨員,適時掌握日偽城防兵力部署、武器裝備、軍事行動等。
情報站還發展“偽警察廳指紋檢驗所”人員萬景春,火車司機、司爐、售票員等為我所用。同時,情報站成員還打入“偽龐炳勛部開封執法隊”、“偽開封鐵路局鐵道別動隊”等。這些行動,為情報站收集、轉送情報和接送安排來往同志提供了方便。
比如,發展“偽警察廳指紋檢驗所”人員,可以為出入敵占區的同志提供通行證件,當時日偽政權為了加強控制,對跨區域來往人員要求提供類似“良民證”的身份證件,這個“指紋檢驗所”就是辦理證件的機構。
據了解,在此期間,51號情報站收集了許多日偽部隊兵力部署和調動,政府機構、特務機關、漢奸組織名單,社會經濟等軍事、政治情報。
把家作為情報站的伉儷雙雙就義
年寒冬,開封解放前夜,一對年輕的革命夫婦,共產黨員胡萬杰、郭向新慘遭敵人殺害。
這對夫妻是河北安次縣人,但他們活動軌跡主要在開封,為51號情報站做了大量工作。
年胡萬杰結識郭有義,后經介紹,他們夫妻二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以開律師所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上文提到的發展“日偽記者”“指紋檢驗室員工”“打入日偽軍隊執法隊”等,胡萬杰都是直接或間接聯系人。
特別是,胡萬杰夫婦的家已成為情報站的聯絡機關,解放區、根據地派來的革命同志,都在這里落腳,受到各個方面的照顧?箲饎倮跋,十八集團軍總部情報處派席一到開封,當時開封城四門緊閉、全城戒嚴,胡萬杰以侄兒馬良執守開封南門的有利條件,安排妻子郭向新巧妙周旋,安全地把席一護送進開封城,住進自己家里。
抗戰勝利后,51號情報站住房(馬府坑街25號院)被國民黨軍統搶占,整個情報機關及聯絡站都轉移到胡萬杰后院。
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賣,胡萬杰、郭向新夫妻被捕入獄,面對國民黨的酷刑,二人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其間,胡萬杰還以自己的雄辯才略,給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劉茂恩寫了一封洋洋萬言的“獄中上書”,論述共產黨必勝、國民黨必敗的歷史規律。
年12月25日深夜,二人被殺害于開封西南城坡。
如今,始建于年的開封烈士陵園內陳列有胡萬杰、郭向新夫婦的塑像。
轉載請注明:http://www.ywd3mv2.cn/kfly/65721.html